漢江在十堰境內長217公裏,共有22座大橋。其間,全市具有兩座以上漢江公路大橋的鄉鎮僅有3個,鄖西縣羊尾鎮就是其間之一。
30多年前,在漢江上建大橋是羊尾大眾的一個願望,鄉民們遠行,只能搭船渡江。

1991年6月15日,全國最長的索道橋——羊尾漢江公路索道橋建成。2006年5月18日,與索道橋平行的將軍河大橋竣工驗收。新橋啟用後,原來的索道橋被撤除。這座橋銜接羊尾鎮與鄖陽區胡家營鎮,當地大眾可借道鄖陽直達十堰中心城區。

2021年9月26日,白鄖漢江大橋正式通車,這座橋銜接羊尾鎮與陜西省白河縣,當地大眾開上小貨車,拉滿農副產品,把生意做到陜西境內,羊尾鎮迎來歷史性開展機會。
現在,羊尾鎮因橋而興、因橋而榮,那些在外創業打拼的羊尾人又回來了……農特產品運出去「一個當地要開展,首先就要架橋築路。咱們將憑借『二橋連三地』的一起優勢,變區域『交通末梢』為『交通樞紐』,吸引鄖西、白河、鄖陽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向羊尾集聚。」羊尾鎮首要負責人表明。
橋通百業興,道順民心暢,羊尾鎮產業開展遍地開花。
「這50斤粉條是武漢東湖賓館采購的,趕快用順豐發出去,客戶要著急。」7月29日,羊尾鎮付家溝村啟海蔬菜薯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姚慧叮嚀工人們抓住裝車。姚慧介紹,現在交通暢通無阻,發貨很便利,村裏每年生產紅薯粉條7.5萬公斤,全國各地都有人買。
板橋豆幹曾經是明、清時期的貢品。「那時候把板橋豆幹運往京城,要跋山涉水,十分艱難。」板橋豆幹第十四代傳承人塗海波說,「現在咱們的產品最快半天就能運達全國大部分地區,曾經的貢品已成為市場熱銷品。」
白鄖漢江大橋通車後,老觀廟村的菜農們收獲頗豐。「曾經到白河縣去賣菜,清晨兩點就要起床,四點就要趕到渡口坐船。現在咱們到白河縣城只需要十來分鐘,既便利又省時。」該村菜農曹桂鳳快樂地說。
近年來,兩座漢江大橋猶如推動開展的「加速器」,讓羊尾鎮香菇、鱘魚、羊肚菌等特征農副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
八方遊客引進來這個夏天,羊尾鎮龍潭河景區的避暑節又火了。
遊客們置身於漢江河畔的龍潭峽谷,感涼風習習、聽溪水潺潺、觀飛瀑流泉、玩潑水遊戲、享濕身趣味。這一切,都得益於交通的破局。
8月5日上午,從河南南陽、陜西寶雞方向駛來的四輛大客車,連續抵達龍潭河景區。「從周邊幾個市到龍潭河景區僅需半天時間。咱們策劃了幾條精品旅行線路,許多遊客趁著暑期,帶著家人到這兒來避暑。」景區經理汪成群說。
「沒想到在這旅行,還能吃上自己包的餃子,很有意思。」一位陜西遊客自駕車到龍潭河玩耍,正巧遇到景區舉辦萬人餃子宴,快樂之余,他把感觸發到網上,引起了網友熱議。
為給遊客供給更好的配套服務,羊尾鎮出資興建「龍潭水街」項目。目前,商鋪主體工程、遊客接待中心主體工程均已竣工,預計本年10月份可開街迎客。
現在,兩座大橋與一條條高速公路相連,為羊尾開展生態旅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村莊人氣聚起來家鄉,是遊子們最好的避風港。
「曾經在外開展,因交通不便,春節想回家很難;現在橋通了,我回家鄉辦起酒廠,便利照顧家人,還能為家鄉開展作貢獻。」鄖西縣羊尾潤恒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緒林告訴記者,他出資1200余萬元,在家鄉建起年產500噸的果酒自動化灌裝生產線,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家住羊尾鎮蓮花池村的劉小琴,2014年畢業後外出工作,2018年回到家鄉創辦家庭農場。現在,農場年出欄生豬100余頭,散養烏雞200余只。「因為有了白鄖漢江大橋,現在經常有白河縣城的客戶來我這兒購買農特產品。」劉小琴說。
像劉小琴一樣回鄉開展的羊尾人還有許多。蓮花池村鄉民吳功田放棄在南昌運營多年的養殖場,回村建起民宿和魚塘;花栗庵村鄉民邱慶軍返鄉建立合作社栽培200畝五味子;龍潭河村鄉民張方平放棄外地高薪工作回村栽培連翹……隨著在外創業人士的不斷回歸,羊尾重現往日繁華。夏季黃昏,江灘邊漫步、跳廣場舞、吃燒烤、看電影、打籃球的人們絡繹不絕。
村莊人氣旺,開展活力足。「咱們將繼續放大交通和生態優勢,打生態牌、走生態路、吃生態飯,發動大眾一起締造和美村莊新畫卷。」羊尾鎮首要負責人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