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  热爱音乐的朋友们进行交流和碰撞写出更多 ·  驰骋沙场半辈子胡正先将青春献给了他热爱 ·  音乐会作为常青人才公园的一项中秋惠民活 ·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群众参与度高取得较好的 ·  形成治理方案和项目阶段规划全面铺开蓬江 ·  大家都选择用歌声表达出对祖国由衷的热爱 ·  彭长江介绍了我县应急广播系统管理运维工 ·  四大主题行走路线开启红色上海深度游

驰骋沙场半辈子胡正先将青春献给了他热爱的听风工作

时间:2023-10-17 15:26作者:最新更新来源:未知
  他14歲義無反顧地跟從赤軍長征的隊伍,一邊行軍作戰,一邊學習無線電技術。他以「無線電臺」為自己的兵戈,在沒有硝煙的電波戰場上馳騁半生,立下赫赫戰功。
  
  近來,總臺《吾家吾國》節目主持人王寧專訪第一代赤色「聽風者」胡正先。
  
  01胡正先出生於1918年,10歲那年秘密參加共青團。1930年,胡正先參加中國工農赤軍。兩年後,年僅14歲的他毫不猶豫地跟著赤軍隊伍脫離家園安徽六安,從此踏上革命道路。
  
  「跟著赤軍走,就會有出路!」帶著這樣的信仰,胡正先跟從赤軍三過草地、兩爬雪山,走過萬裏長征路,也在一次次戰役中九死一生。行軍路上,從沒有上過學的胡正先,也在部隊的培養下開端學習認字。
  
  胡正先:我前面的人背後貼三個字,今天認三個,明天認三個……一路走下來大概認識了三四百字。
  
  因為有了認字的基礎,胡正先參加了行軍路上的赤軍無線電培訓班。雖然稱為「培訓班」,但其實僅有一個了解無線電知識的高中生做教員,而且沒有像樣的教學配備,電臺設備全賴從敵人手中緝獲。學員們一邊行軍作戰,一邊學習無線電技術。
  
  胡正先:那個時候什麽都沒有,咱們用一個小風琴練摩斯暗碼。訓練班有七八個人,人家都結業了,我腦子笨一些,沒有結業。訓練班的指導員讓我跟著下一期學,人家學一期,我學了兩期。
  
  1936年10月,赤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一路走、一路學的胡正先也總算從培訓班結業。從此,無線電臺成了他的「兵器」,陪同他立下赫赫戰功。
  
  021938年4月,因組織需求,胡正先被調到延安中央軍委三局,擔任保證黨中央和軍委與全國各地的通信聯絡作業。一個月後,組織決定調他去擔任敵軍情報偵察的軍委二局。
  
  關於這個組織,胡正先起初並不樂意接受。
  
  胡正先:一進去領導就讓我在這開追悼會,我當時也不懂什麽意思,問了才知道是讓我安心作業,在這幹一輩子。
  
  胡正先找到三局的局長,說自己不願到二局,成果被訓了一頓。「他問我是不是共產黨員,我說是,他說共產黨員就得聽黨分配。把我訓了一頓之後叫我回二局去了。」
  
  回到二局,胡正先在辦公桌子上寫了幾個字:鐵板上釘釘子。「我就是鐵板上釘的釘子,在這幹一輩子。」
  
  不同於三局的對內聯絡作業,二局需求隨時與敵人的電波交鋒,撲朔迷離的戰時狀況對報務員的能力和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正先:上面給一個任務,叫你聽一個人的狀況。有時候怎樣找都不知道,什麽聲響也不知道,用什麽機器、波長也不知道。一兩個小時找不到,就24小時在這找,找到停止。
  
  然而就算是及時找到了方針電臺的頻率,要邊聽邊完好精確地記錄下來也非常檢測「聽風者」的技術。
  
  胡正先:有時候有幹擾,所以敵人電臺的聲響很小,地上掉一根針都影響咱們的作業。
  
  面臨極端條件,胡正先需求和三四位戰友同時收聽抄寫,再一起整理。後來在有條件的狀況下,他們開端用錄音機錄下電波重復播放,而胡正先也開端研討敵人不同發報員的發報方法和規律。一朝一夕,僅憑發報方法,胡正先就能判斷出敵人發報員的所屬單位。
  
  03憑借著厚實的技術和機敏的反響,胡正先很快生長為一名老練的「聽風者」,並當上了事務組長。
  
  1950年3月,胡正先地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指揮兩個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渡海登島作戰。當時,胡正先作為二局的總指揮,帶領40部電臺、300名專業幹部,擔任偵聽敵軍電報。
  
  在胡正先的指揮下,二局提供的情報使我軍指揮部一向把握全局戰況,敵軍的即時動態也全部被我方掌控。1950年5月1日,解放軍占據北黎、八所,海南島全境解放。在隨後廣州軍區舉辦的慶功會上,胡正先和他帶領的「聽風者」們被記了頭功。
  
  海南島順利解放後,胡正先被調回了北京,在總參謀部一向作業到離休。
  
  馳騁疆場半輩子,胡正先將芳華獻給了他酷愛的「聽風」作業,他的愛情也同樣因「風」而起。從搭檔到夫妻,胡老和老伴相濡以沫70多年。老伴兒逝世後,胡老將房間一向保持著原來的樣子,懷念著往日的韶光,也留存著對愛妻的思念。
  
  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胡正先的腳步從未停下。他說,「為革命、為工作,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