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  热爱音乐的朋友们进行交流和碰撞写出更多 ·  驰骋沙场半辈子胡正先将青春献给了他热爱 ·  音乐会作为常青人才公园的一项中秋惠民活 ·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群众参与度高取得较好的 ·  形成治理方案和项目阶段规划全面铺开蓬江 ·  大家都选择用歌声表达出对祖国由衷的热爱 ·  彭长江介绍了我县应急广播系统管理运维工 ·  四大主题行走路线开启红色上海深度游

上海广播博物馆整合了上海音像资料馆的权威资源

时间:2023-06-13 01:28作者:最新更新来源:未知
  早上9點,上海播送藝術中心門口,停著一輛漆成亮黃色的雙層「電波巴士」,一旁廣場上已擺起「電波阛阓」,青絲老播送人與播送小聽眾,各自奔向自己鐘愛的電臺。5月27日,在上海人民播送電臺建立74周年之際,位於播送大廈內的上海播送博物館正式開館,聽眾開放日系列活動同步舉行。
  
  上海播送博物館整合了上海音像材料館的權威資源,552平米的空間內,設有序廳、1923-1949年的上海播送、前史長河、上海人民播送「榜首聲」、問候播送人、天下知音、新播送新傳達、新媒體阿基米德留言屏等多個板塊,以多媒體、圖文展板及什物等多種形式展陳史料、節目、活動等內容,帶領觀眾穿越時光,了解播送的起源、開展和創新。
  
  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播送電臺正式建立。隔天的《解放日報》創刊號,在頭版報道了電臺開播這一音訊。展廳內展示了三份《解放日報》的老報紙,除了創刊號外,1949年5月29日、7月2日的報紙則別離刊登了電臺臨時播送節目表、聽眾服務處啟事等信息。
  
  「上海播送博物館是現在上海唯一一家以播送為主題的博物館,籌建播送博物館是幾代播送人的願望。」上海播送電視臺副臺長、上海文明播送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袁雷說,上海播送博物館經過了四年的籌建,「期間閱歷了走訪、搜集、選址,方案無數次討論、反復證明,這個進程既是學習前史、問候前史的進程,也是傳承弘揚播送人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精力的進程。」
  
  現在,上海播送博物館搜集整理的文物材料達500多件,既有電臺前期的音頻、播送人的手稿、播送劇劇本,也有電臺從前運用的錄音製作設備等。「前期臺裏用的都是臺式動圈話筒。」站在老古董話筒前,電臺主持人袁林輝告知記者,「展廳內有一幅張樂平的漫畫,三毛前面的話筒便是臺式動圈話筒。」
  
  假如從播送大廈二樓電梯口進入展廳,首要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臺1米多高的「大家夥」。這臺美國wurlitzer牌412型12碟投幣自動電唱機,產自20世紀30年代,外殼是木質的,盡管前史悠久,但看上去仍是簇新的。「這臺電唱機整個上海都很少,現在把美元投進進去,還能選唱片、放音樂。」博物館籌辦人之一的李亦工介紹,「為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咱們特意在裏面裝了led燈。」
  
  漫步博物館長廊,還可以看到產自各個年代、各個國家的收音機,包含電唱機在內,這些都來自市民張明律的捐獻。
  
  「我保藏了許多無線電收音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就考慮把它們捐給國家。把它們放在家裏是埋沒了才幹,放在博物館是最好的。」現年78歲的張明律在妻子裔蕙茜的陪同下,觀賞了上海播送博物館。他從小學起就喜愛聽播送,十二三歲那年,曾動手組裝了一個「礦石機」,為的是聽播送臺的少年兒童節目。「播送對我很有意義,我的英語一部分是從校園裏學的,一部分是從播送電臺裏學習的;播送還有個意義是觸摸社會,包含新聞,包含全國、全世界的知識。」
  
  張明律對無線電的喜好持續了數十年,一有空就騎著自行車去九江路、福州路的舊貨攤、舊貨商店搜尋收音機,總計保藏了三四千臺收音機。他不僅會組裝收音機,遇到壞了的收音機,也能自己上手修補。裔蕙茜說,「他保藏收音機是不計價值的,家裏放不下,就在外面租了底樓的房子,作為庫房來儲存,我去看了,收音機堆成山似的。他一邊收一邊就有心思想捐給博物館。」
  
  此次張明律向上海播送博物館捐獻了50臺收音機,他將這些保藏都視作自己的「女兒」。「本來這個東西沒有接班人,我憂慮老了以後沒人管,現在我定心了。」
  
  聽眾於寶安則向博物館捐獻了上世紀80年代《星期播送音樂會》的節目單。「這些盡管價值不大,但意義特殊。」妻子金智敏介紹,當時於寶安還在讀技校,一有空就買星廣會的團體票,簡直期期不落,每一期的節目單都被他塑封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我女兒開始學樂器後,咱們帶著女兒一起聽星廣會。星廣會的價格到現在都很親民,它是咱們家兩代人的共同回憶。」
  
  據悉,上海播送博物館除日常展陳內容,也將不斷移風易俗,策劃特展。博物館開館當天,以「我和電臺有個約會」為主題的特展同日開展。展覽搜集聽眾寶貴藏品百余件,訴說一段段溫暖的「電臺回憶」。比方,1987年《為您服務》節目組的復信,聽眾方程便保存到現在。「那年盛行在家吃火鍋,但是不知道去哪裏買木炭,抱著測驗的心態給電臺寫了求助信,沒想到真的收到了回復。假如當時的心境是激動,那現在回想起來,更多的便是感動,感動於電臺那顆為聽眾服務的心。」博物館還特別策劃《尋覓上海播送的城市足跡》系列視頻,圍繞「播送」關鍵字,招引興趣相投的人們「有文明地壓馬路」,擬構成一個有關上海播送的主題化的城市徒步產品。
  
  與此同時,一個昵稱「金魚缸」的透明全媒體直播室也亮相播送大廈。為了讓更多新用戶了解「新播送」的開展樣貌,上海播送還推出文旅結合項目「電臺奇遇記」,與錦江集團、上海市總工會等合作,通過沈溺式觀賞,了解播送媒體的日新月異,上海播送博物館將成為其中一個重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