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  热爱音乐的朋友们进行交流和碰撞写出更多 ·  驰骋沙场半辈子胡正先将青春献给了他热爱 ·  音乐会作为常青人才公园的一项中秋惠民活 ·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群众参与度高取得较好的 ·  形成治理方案和项目阶段规划全面铺开蓬江 ·  大家都选择用歌声表达出对祖国由衷的热爱 ·  彭长江介绍了我县应急广播系统管理运维工 ·  四大主题行走路线开启红色上海深度游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对部分节目进行调整改革

时间:2023-04-07 02:34作者:最新更新来源:未知
  海峽之聲播送電臺的前身是我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哨播送電臺。其時是為合作我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哨炮兵部隊受命炮擊金門的軍事行為而組成的,1958年8月24日18時在廈門正式向金門國民黨軍官兵播送。發射功率1千瓦,頻率860千赫。節目有《播送說話》、《光明之路》、《對國民黨軍政人員說話》、《蔣軍家族信箱》、《在祖國各地》和文藝節目。每天播音8小時,分早、午、晚3個時段播出。1958年10月6日起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接連播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同胞書》、兩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臺灣同胞書》等重要文告。
  
  1960年6月19日,前哨播送電臺增加1部7.5千瓦中波發射機,拓荒新頻率930千赫,在廈門杏林錦園新址播送。播送宣揚面向臺、澎、金、馬,以國民黨軍官兵為主要目標,並對國民黨上層黨、政人員進行宣揚;以反美愛國為中心,會集揭穿美國侵犯者的侵犯擴張方針和侵犯罪過,一起揭批臺灣國民黨當局媚美賣國的行徑,大力宣揚祖國大陸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以及「愛國一家」、和平解放臺灣的方針。1960年6月1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到臺灣活動。對此,前哨播送電臺延伸正午播送時間,接連3天反復播送我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哨司令部《告臺澎金馬同胞書》和揭穿美帝國主義侵犯面目的專稿、新聞。為合作緊迫戰備,1962年夏日,接連兩個月會集揭穿臺灣國民黨當局在美國侵犯者的唆使下妄圖竄犯大陸的陰謀活動。1963年6月起,宣揚國民黨空軍上尉徐廷澤駕機起義的愛國行為,結合播送國家公安部兩次發布東南沿海軍民全殲美、蔣裝備特務和我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擊落美製蔣機的嚴重事情,以及金門和雲南境外國民黨軍人員投誠歸來等事情,宣揚人民政府對國民黨海、空軍起義、投誠的獎勵規則、聯絡方法和安全通行證等有關方針與措施。
  
  1964年10月,前哨播送電臺搬到福州市北郊新臺址播送,總臺下轄發射中心福州分臺和廈門、古田、下洋3個轉播臺。全臺增加多部中、短波發射機,播送掩蓋臺、澎、金、馬區域。1965年12月1日,自辦兩套播送節目,全天播音26小時50分鐘,設置的節目有《播送說話》、《今天臺灣》、《光明之路》、《國民黨軍家族信箱》、《對國民黨海軍播送》、《對國民黨空軍播送》、《對國民黨空軍喊話》、《心愛的家園》、《閩南話播送》、《簡明新聞》、《時勢》以及《音樂》、《歌曲》、《京劇選段》、《地方戲曲》、《文學》、《曲藝》、《音樂會》、《周末晚會》、《家園晚會》。
  
  「文明大革命」期間,前哨播送電臺一些有對臺播送特色的節目被停辦。播送宣揚受到嚴重攪擾,播送內容存在片面說教,強加於人的傾向。在這期間,周恩來總理、葉劍英副主席對前哨播送電臺的宣揚工作給予親熱關懷,親自審批1970年《國慶宣揚的請示報告》,審理談論員文章。通過多方盡力,前哨播送電臺於1975年9月30日恢復兩套自辦節目。
  
  「文明大革命」結束後,通過撥亂興治,前哨播送電臺進一步明確對臺播送目標,重新規則以國民黨戎行為主,並留意向臺灣民眾宣揚;著重要重視調查研究,從臺灣實踐動身,加強播送的針對性和及時性。
  
  為適應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宣布後的新形勢,前哨播送電臺停止播送對國民黨軍投誠、起義人員的獎勵規則、方法;將「解放臺灣,一致祖國」標語,改為「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和平一致」;高舉愛國一致旗幟,舉行《巨大的祖國》、《心愛的家園》、《愛國一家》、《對臺灣籍同鄉播送》、《臺灣軍政人員親人信箱》、《時勢》、《臺灣海峽區域天氣預報》(這個節目開辦於1973年10月1日)等言語節目,並新辦《樂壇群星》、《唱腔選粹》、《海峽歌聲》、《每周一歌》和《家園戲曲欣賞》等文藝節目。宣揚中留意講團結、講友愛、講禮貌,以誠相見,表現骨肉同胞之情。播音人員以親熱的情緒,自然、明晰、優美的腔調播音,創個人的播音風格。1982年5月1日,興辦全臺第一個掌管人節目《青年之友》。1983年5月1日,全臺7個言語節目全辦成掌管人節目。
  
  1984年元旦,我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哨播送電臺更名為海峽之聲播送電臺。臺灣同胞和香港新聞媒介贊揚:「改名海峽之聲播送電臺是寬和方針的一個行為,是進一步表現了和談誠意。」翌年2月,廈門對金門有線播送站和連江黃岐對馬祖有線播送站兼並,歸屬海峽之聲播送電臺領導。
  
  1985年春,海峽之聲播送電臺對部分節目進行調整變革,陸續舉行《新聞》、《巨大的祖國》、《日子六合》、《大陸見識》、《愛國一家》、《海峽閑談》、《青年之友》、《故土鴻雁》、《唐山鄉情》、《廣告》、《臺灣海峽區域天氣預報》等言語節目以及《九州百花》、《當代我國文壇》等10多個文藝節目。1987年11月2日,臺灣當局敞開部分民眾赴大陸探親。據此,將《巨大的祖國》更名《神州望》;吊銷《愛國一家》,拓荒《探親和旅遊》節目。1989年上半年,在總結集采、編、播於一體的《周末小站》文藝節目的經驗後,於1990年1月1日,推出以掌管人為中心,集采、編、播、錄製於一體的綜合性板塊節目《空中立交橋》。它融時政性、知識性、服務性、娛樂性於一爐,綜合反映祖國大陸政治、經濟、社會、文明方面的進步情況。《空中立交橋》在1990年3月第八屆全國優秀播送節目評選會上獲得特等獎。在全國播送電臺掌管人節目現場研討會上,得到同行和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認為此節目的呈現,標誌著我國掌管人節目發展到了新階段。1990年至1991年2月,又先後將《青年之友》、《文藝大世界》、《閩南話半小時》專題性節目改造為綜合性板塊節目。1992年1月,增辦《經貿縱橫》和《今天國防》節目,以加強對祖國大陸國防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報導和擴展兩岸經貿聯系的宣揚。為滿意臺灣聽眾的新需求,海峽之聲播送電臺於1994年4月1日對播送節目作了嚴重調整,推出海峽之聲播送電臺第一播送網和第二播送網。第一播送網以新聞為主體,設置以滾動式及時報導祖國大陸、國際上最新消息的《新聞》、《新聞廣角》,反映我國人民解放軍建設成就、精神風貌的《我國戎行》,還有談論節目《海峽閑談》,體育專題《體育經緯》,綜合性板塊節目《空中立交橋》,方言板塊《閩南話半小時》,以及文藝節目《金色旋律》、《文藝欣賞》;第二播送網以經貿宣揚為主體,實施大時段運作,於午、晚黃金時段推出120分鐘《經貿縱橫》和120分鐘《文藝大世界》。
  
  全國人大常委《告臺灣同胞書》的宣布,使對臺播送步入新時期。海峽之聲播送電臺遵從「和平一致,一國兩製」總方針,留意從臺灣實踐動身,加強方針服務,思維服務,日子服務;宣揚中共中央關於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根本情緒和根本情緒;宣揚寄希望於臺灣同胞,也寄希望於臺灣當局。
  
  海峽臺聯系實踐,深入宣揚《告臺灣同胞書》、《葉劍英委員長進一步闡明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和平一致的方針方針》、《鄧小平談我國大陸和臺灣和平一致設想》。並采用前史的和實際的事例,闡明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和平一致,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闡明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和平一致,是關系全民族出路的嚴重任務,是關系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還舉行專題播送,邀請當事人和知情者暢談前史上國共兩黨兩次合刁難搶救民族危亡,給國家民族帶來的興旺發達。1993年4月,該臺派出記者赴新加坡采訪引人註目的汪辜會談。
  
  海峽臺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對臺灣軍民進行解惑釋疑工作。在《大陸見識》、《唐山鄉情》節目中,反映祖國大陸的政治、經濟形勢和在社會主義製度下的人民日子,反映祖國大陸農村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呈現的新氣象,報導去臺人員家園面貌日新月異的改變。
  
  海峽臺傑出宣揚愛國主義的傳統。留意介紹大陸的名勝古跡、山水風景、前史文物、古都名城,如《萬裏長江》、《黃河》兩個專題和24個前史名城的系列報導。
  
  海峽臺還加大播送談論力度,留意談論的針對性、及時性和系統性。如臺灣當局發布所謂《第二本國防報告書》、「直航說帖」,李登輝向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流露「臺獨」傾向的言辭,該臺都及時作出反應,並迅速宣布談論。1994年,結合兩岸及臺灣島內形勢改變,先後播發「駁斥李登輝『臺獨』言辭系列談論稿」、「駁斥臺灣當局《臺灣兩岸關系闡明書》系列談論稿」、「『我國一致不是夢』系列談論稿」,引起臺灣新聞媒介及島內言論的重視。一起,留意針對敏感性話題、焦點問題和臺灣民眾遍及關懷的問題,展開談論。如針對臺灣當局對千島湖事情分布的種種流言和誣蔑之詞,及時編發談論,闡明事情的本相,駁斥臺灣當局別有用心;又如針對臺灣當局分布的所謂「中共武力犯臺」的流言,及時編發《駁臺灣當局「大陸武力犯臺」論》。這篇談論臺灣《聯合報》摘要轉發,臺灣「中央社」發了消息,臺灣《世界論壇報》全文刊載。
  
  從福建前哨播送電臺到海峽之聲播送電臺,歷屆臺長為:曹曲水、範景嶽、錢學明、周柏生、俞金江、吳攝生、孫四海;副臺長為:雷翻、毛哲民、丁佐先、王德洲、孫其鐸、林智勇、徐賽德、周兆康、揭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