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長時間從事黨的隱秘電臺作業,是情報戰線上的一位無名小卒。5月7日,在李白烈士獻身74周年之際,中共四大紀念館舉辦「電波不逝 信仰永存」系列紀念活動。活動現場,中共一大紀念館把館藏的國家二級文物「李白烈士修補發報機的工具箱」借給中共四大紀念館,進行為期2個月的展出。

李白(1910—1949),湖南瀏陽人,原名李華初,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10月,李白赴上海,投入黨的隱秘電臺的作業,擔任上海黨的地下安排與黨中央的隱秘電臺聯絡作業,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

為了作業需要,1939年春,黨安排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扮作假夫妻,維護電臺,開展作業。兩人在共同的革命奮鬥中產生愛情,第二年秋經黨安排同意結為夫妻,組建了隱秘奮鬥之家。
抗戰進入對峙階段後,李白的作業量大大添加,由舊零件湊集起來的電臺常常呈現毛病。李白感到,自己不掌握修補技能,既貽誤作業,又有礙安全,所以向安排提出了學習機務的請求。為此,李白配偶又搬到了威海衛路(今威海路)338號「福聲無線電公司」樓上。白日,李白以公司「賬房先生」的身份,暗暗地拜「老板」塗作潮為師,埋頭於電阻、電容、變壓器中,學習著電臺裝置和修補技能;夜晚,則在樓上一個4平方米的亭子間裏,持續著報務作業。
1942年9月,日軍在對隱秘電臺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配偶。日寇對李白施以種種酷刑,但他堅不吐實,一口咬定是私人電臺。1943年5月,經黨安排解救,李白被保釋。
抗戰成功後,李白配偶回到上海,持續從事黨的隱秘電臺作業。在國民黨間諜布滿、警車橫行的上海,李白憑著對黨的無比忠實、堅定的革命意誌和精深的業務才能,機智地與敵周旋,將黨的地下安排搜集的國民黨軍的各種情報,經過電波傳送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區。
1948年12月30日清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電訊聯絡過程中,李白因被叛徒和國民黨間諜機關測出電臺位置而被捕。在被捕後的4個多月裏,李白經受了敵人高官厚祿的利誘和各種酷刑的逼供,但他一直堅貞不屈,置生死於度外,維護黨的地下安排,敵人一直無法從他口中得到任何一點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離上海解放僅20天,李白等12位烈士被國民黨間諜槍殺於浦東戚家廟,壯烈獻身。
為迎接解放,許多共產黨員在隱秘戰線的奮鬥中忍受著孤單和誤解,嘔心瀝血,勇敢獻身。這些「永不消逝的電波」,傳遞了無數的信息和情報,架起了地下黨安排和黨中央之間的橋梁,也傳遞著共產黨員們不息的信仰。他們悲涼激烈的革命精神如黎明後的曙光,照亮咱們行進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