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全國助殘日。中國殘聯官網數據顯現,我國殘障人士約有8500萬。在喜馬拉雅上,有眾多殘障播客創造者,他們在這個不必看臉的聲響國際,共享日子,表達自我,讓更多人聽見自己的聲響。

家住山東濰坊的視障者「洛仙青晨」有個播客叫《向陽而生·視障者電臺》。在《向陽而生》裏,她邀請視障者朋友們共享自己的故事和觀念。視障夥伴陽光而積極,人生經歷豐富多彩:比方,失明後依然選擇留學的邁克和亞楠、小學結業的打工妹逆襲成為網絡簽約寫手的陳婉、視障化妝師肖佳、河北省殘疾人滑雪隊的小葉子……洛仙說:「播客是咱們與國際交流的窗口。」

《寅青的播客》主播馬寅青,1994年生於上海。她在播客中的對談者,既有殘障人士,也有健全人。她說:「我們獵奇,咱們的國際是怎樣的?其實,咱們也想了解你們的國際又是什麽樣子?」在她看來,播客便是和我們坐下來一起聊聊天的當地。
在播客《玎玲靈機一動》中,播客主王慧玲聊日子、聊日常。她用播客記載自己的日子和所觀察的社會現象。「我是一個盲人,但我可以看見這個國際:用耳朵,用聲響,用觸覺,用全部除掉視覺方面的器官,所以,請把我當成一個普通人。」
數據顯現,渠道可統計的殘障主播數已超過1萬名,他們或演播有聲書、或做音頻直播、或做播客節目。經過線上線下訓練、獨家簽約、流量扶持、版權賦能等多種方式,更多有需要的殘障者進入有聲國際,無需視覺就能聽見,只需發聲就能創造。播客為殘障群體供給了「聽見國際」和「向國際發聲」的雙向通路,促成更多交流與表達,向陽而生。